<%@ codePage="65001" %>
我对《四库电子版》的利用
以《晚明宋诗风的兴起》为例

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博士生 丁功谊

2005年2月,我在中文核心期刊《江西社会科学》上发表了一篇文章,即《晚明宋诗风的兴起》。在此文的最後的参考文献中,有很多条涉及《四库全书》,现在摘录如下:

[南宋]陆游.剑南诗稿[M].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四.别集类叁.
[元]林景熙.霁山文集[M].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四.别集类叁.
[明]高棅.唐诗品汇[M]. 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八.总集类.
[明]李流芳.檀园集[M].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六.别集类五.
[明]娄坚.学古绪言[M].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六.别集类五.
[清]王士 .渔洋诗话[M].四库全书文渊阁本.集部九.诗文评类.

这篇论文仅有八千字,然而,竟引用了六种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中的本子。很难想象,缺少这六种本子,本文将是一种什么情况?其中,林景熙的《霁山文集》,李流芳的《檀园集》,娄坚的《学古绪言》,现在还没有单行本行世,笔者以前也未接触到,而陆游《剑南诗稿》收录诗歌数千首,如果动手在书中翻检将极费心力。而正是《四库电子版》帮我解决了这个难题。本文中这六部书的引文,都是笔者从《四库电子版》中搜索、查询而得来。具体过程如下:

一是充分发挥《四库电子版》的检索功能。凡研究清初诗歌的学者,大多了解钱谦益对清初宋诗风的倡导之功。而笔者在阅读钱谦益别集以及晚明诗话的时候,发现在钱谦益在晚明就深染宋调,同时,自万历开始,就有不少诗人开始学习宋诗,而当时的闽派诗人谢肇 就曾在《小草斋诗话》中发出感慨:“今日介甫,明日欧公,今日东坡,明日山谷,议论繁多,遂成不可救药之症,悲夫!”谢肇 尊唐抑宋,从这句话,我们也可以看出当时文坛人们喜欢谈论宋诗。阅读这些材料,笔者认为,宋诗风实际上在晚明就已经兴起,而并不是人们一般所说的宋诗风兴起于清初。於是,笔者试图解决这个问题。然而,明清史料繁多,而且不易找到,如果找到并阅读明清一大批钞本、刻本,从而提取出宝贵的材料,那最少要花上半年的时间。在这种情况下,要高效地解决这个问题,就必须借助於《四库电子版》。

笔者先检索了有关程嘉燧的资料,分别输入“嘉燧”(名)、“孟阳”(字)、“松圆”(号),结果发现二条可取:一条康熙诗坛盟主王士 在《渔洋诗话》中对程嘉燧的评价,王士 说:“明末七言律诗有两派……松圆学刘文房、韩君平,又时时染指陆务观。此其大略也。”王士 敏锐地看到程嘉燧浸染过陆游的诗歌。另一条是明人娄坚在《书程孟阳诗後》中对程孟阳的评论,娄坚说:“其为七言近体,以清切深稳为主。”娄坚说出程嘉燧诗歌法度谨严、律句精工的特点,其实也道出了程嘉燧与陆游有相合的地方。笔者再检索了李流芳对宋人的看法,李流芳在《题闲孟诗册》中说:“五言古诗,至少陵而一变,流而为退之、乐天,至於东坡,而变已极矣。”可见,李流芳对苏轼非常推崇。

通过对《四库电子版》的检索,笔者爬梳出了这样一批基本的材料,再联系其他文献,笔者得出了万历年间诗坛主要宗苏轼,天启、崇祯诗坛主要学陆游的初步结论。但是,得出这个结论还是研究的第一步,还必须找出现象背後的原因,即揭示出人们在不同时期宗苏轼、学陆游的不同原因,这样,才体现出研究的价值和意义。与公安派推崇苏轼不同的是,程嘉燧、钱谦益更看重陆游。公安派看到的是宋诗的境界扩大、以文为诗,在审美趣味上,他们追求平淡流畅,对诗艺他们去关心。程嘉燧、钱谦益看到的是宋诗的精能深微、奇崛隽永,在审美趣味上,他们更欣赏沈郁老成的诗风,对诗艺诗法他们抱有浓厚的兴趣。陆游以其法度谨严、律句精工,走入了程嘉燧、钱谦益的视野。另外,晚明内外交困,走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,陆诗情感沈郁,他抗击异族入侵的诗歌激发着人们起来拯救民族的危亡。忠君忧国,感时叹世,这是钱谦益等人选择陆游的另一重要原因。

这些原因的阐发,离不开陆游的诗论及其诗歌创作,本文引用了两条,一条是陆游《剑南诗稿》卷叁十一《赠应秀才》中的“我得茶山一转语,文章切忌参死句”诗,反映出陆游变化出新的主张。另一条林景熙《霁山文集》卷五《王修竹诗集序》中的“务观拟杜,意在寤寐不忘中原,与拜鹃心事,悲惋实同”评论,引用此条以说明陆游忠君忧国,感时叹世的特点。这两条材料的使用,都离不开《四库电子版》,因为因为《剑南诗稿》收录诗歌几千首,如果动手在书中找到“文章切忌参死句”这句话的出处,至少得花上半天的时间。而对於林景熙《霁山文集》,我们很难见到,因为从文学史的角度来说,宋遗民林景熙的文集影响很小,他是个不太出名的文人,而他的“务观拟杜,意在寤寐不忘中原,与拜鹃心事,悲惋实同”这句话流传很广,要找出其具体出处,非得借助《四库电子版》不可。这样,利用电子检索,我在两分钟之内就完成了需要几天手工翻检才能完成的细活。

二是充分利用《四库电子版》做好对校工作。在《四库电子版》的检索过程中,我们经常遇到一种情况,即同样一篇文章或同样一句话出现在不同的书中,而它们在字、词、句上又有细微或者很大的差别。这种情况,正反映了《四库电子版》的一个重要价值,即使我们在版本的校勘中体会到各种版本的优劣。例如笔者阅读《四库电子版》张廷玉等撰的《明史·艾南英传》,其中有这样一句:“後锺、谭出而一变,至是有窃重名于词林者,痛相纠驳,南英和之,排诋王、李不遗馀力。”这里没有说出“窃重名于词林者”的具体名字,而中华书局出版的《明史》1974年点校本是这样记载的:“後锺、谭出而一变。至是钱谦益负重名于词林,痛相纠驳。南英和之,排诋王、李不遗馀力。”这个“窃重名于词林者”原来就是钱谦益了。这样,通过比较,笔者就发现了《四库全书》中一些书籍的窜改之处。另外,笔者还充分发挥了《四库电子版》的拷贝、生僻字的查询、古今纪年换算、干支·西元年换算等各种功能。

《晚明宋诗风的兴起》虽然不是一篇纯考据的文章,但其立论是建立在对明清各种材料积累、占有的基础上。而正因为是有《四库电子版》作为研究的助手,笔者才能从容地在浩如沿海的故纸堆中得到许多宝贵的材料,从而能够严谨稳妥地完成了这篇论文的写作。